首页
通知公告
新闻动态
综合信息
会议期刊
开心生活
学术海报

[转]写给自己在北邮走过的八年和即将开始的最后一年

作者:余彦培    时间:2013/03/23

       http://www.juexiang.com/html/116/1166504.html

     转眼到了自己在北邮的最后一年,不知不觉就在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待了八年。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北邮已经成了我目前待过最久的地方了,九年的缘分还剩最后一程,也对过去的八年做个阶段性总结:

1、本科阶段

     虽说八年过去了,但是高考、入学的情景仍然像昨天一般清晰。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是否还会选择北邮?走到今天再回头看看,我想我一定不会。当初选择北邮是否后悔?我也一定不会。在啥都不懂的高三,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但选择北邮,在现在看来至少也在当年可选范围的top5之内。本科四年是失败的四年,一个班30人,确切排名是不知道了,但也就20-22吧,还挂掉一科。成绩差不要紧,关键是这四年给自己留下太多空白,电子设计、程序实践……我就把自己一张白纸的带进了研究生阶段。回头看看师弟师妹们的www.juexiang.com简历,只能是自愧不如。当然,这四年也值得留下的痕迹,羽毛球、台球、乒乓球、足球、篮球、游戏……该玩的都玩了,所以现在偶尔和师弟活动一下还能让人小吃一惊“嚯,从来没见玩的余博还小有两把刷子嘛”。旅游嘛也算走过一些地方,走遍全国34个地区的目标目前完成了16个,虽然本科阶段贡献不是最大的,但至少是玩得最用心的。不玩对不起本科四年,不后悔玩,后悔的是发呆,大把无所事事的发呆时间,我本可以用来做到更多。

2、硕士阶段

     如果再给我一次考研的机会,我是否还会选择现在的实验室?这一次,答案是肯定的。对我来说,毫无疑问,这是改变我一生转折点。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实验室在电子院几乎无人问津,24名学生,本院应届生直接报考上的只有3个。但是实验室的冲劲却深刻的影响了我,老邓是一个啥项目都敢创的人,而且与别的实验室不一样,邓老师常期和我们进行直接沟通,大把的机会让我们去闯,去尝试。就这样,连续参加国家863项目规划,接触到国内该领域的顶级技术,对以前热衷游戏也没多少兴趣了,科研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当然,本科欠下的债就得赶紧还清了,每天在实验室待到晚上十点四十,走路四十分钟回大运村洗洗睡,刚好也锻炼了身体。当然,也要感谢把我带入门的邹博与关博,就这样,两年时间,弥补本科四年在知识体系上留下的千疮百孔,真正走进了科学研究。至少现在,我不比别人差了。

3、博士阶段

     目前为止,学到东西最多的,就是博士两年。实验室给我的机会是其它多数实验室没有的,总结一下博士期间得到的东西:1、带领十余号人的研发团队(前后参与的有三十余人),完成室内外无缝定位原型系统开发,通过了一个业内影响极大的技术成果鉴定会,提升自己的科研、管理能力。2、参与国家项目规划,包括:863项目(3998万)从建议到立项的全过程;8000万的发改委项目;上亿的国家战略规划。国家项目规划的参与,使我直接接触了国家本领域内的战略核心,提升了战略视野。3、发表2篇低水平论文,研究成果用以申请了国际专利4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4、与不少顶级专家直接进行学术/技术交流,学习他们解决问题和工程管理的方法。

很多人说博士不好找工作,但至少在我们实验室不会这样。我给袁博开玩笑说“一个博士,要是找工作投了超过三份简历,就是失败”。目前看来,我这一届三个博士,在离毕业还有一年的情况下,都已各有多个工作找上门来。一份辛勤一份收获,博士是很累,不过努力多了,自己得到的也就多了。

4、最后一年的目标与愿望

    明年就离开北邮了,离开北京了,最后一年,自己还有几个目标与愿望:1、做好天津的试验网。从校园原型系统到天津试验网,问题还有很多,工作难度甚至超过原型系统,希望能在我走之前一一解决,实验室培养了我,这也是我毕业前能回报实验室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当然,做好了也是对国家的一大贡献。2、协助研三的同学找好工作。我这个团队的苦是大家公认的,一起加班,一起熬夜,风雨同舟,苦完了希望大家最终能有好的工作。我能做的就是协调好工作,让大家最后一学期能够腾出精力找个好工作。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请人帮大家多推荐一下(当然多数人也不需要),这是我欠大家的一个人情。3、带好研二和研一的同学。三年时间,从一穷二白到现在,构建了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在实验室能学到的东西远比实习来得多。实验室不是培养IT民工的地方,希望在创造性的工作做中带着大家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希望大家在和电信的会议中学到系统整体设计的能力,在项目建议的参与中学到战略规划的能力。经过实验室历练,希望大家都能具备成为CTO的素质。4、好好带一下电子院两个叶培大学院的本科生。8年的电子生涯,从一个愣头青走到现在,对电子院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毕业之前总还想为电子院再干点啥,别的实在无能为力,就好好带一下电子院的两个叶培大学院本科生吧。我也曾是电子的本科生,电子本科教育缺什么我是很清楚的,一定让报我们实验室的两个学生有所收获。电子院12个入选叶培大学院的学生,竟然选报外院的多达5个,比例全校之首,也借此机会,让电子的学生多了解自己的学院,这个学院,被科技部钦点为室内外无缝位置服务的排头兵,拿下了去年863改制后北邮仅有的两个863主题项目中的一个,研究成果被5位院士在内的专家组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并在一天之内由CCTV三次进行报道。电子人应该有电子人的自信与霸气。5、毕业前夕,得陪女朋友好好旅游一下,好好走走、玩玩。这两年不容易,别人都在周末和自己的男朋友到处游玩,而你却更多的是在实验室陪我工作。站完在实验室的最后一班岗,我也该兑现我的承诺,换回一个新的生活方式,谢谢你两年的牺牲,两年时间够长了,不会再多了。

说完这些再随便谈点别的:

1、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中学习的黄金时间,一定好好珍惜。

2、研究生的工作不是为导师打工。学生和导师共同为项目工作,而导师付出的心血绝对比学生更多。共同的工作,导师得到名利,学生学到知识拿到学位。相较而言,各自获得的利益对导师而言只是一时,而对学生来说却是一生。换个角度其实导师也是在为你营造科研环境,摆正心态,好好努力。

3、和老师及其他专家们交流重在学习他们的思路。如何放到具体的问题上必须自己决定,毕竟他们不了解具体情况,对于他们说错的地方,自己要坚持真理。但是老师和专家们解决问题、梳理问题的方法一定要好好体会,大部分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处理工作总是思路不清,丢三落四,好好学习牛人们的经验,那绝对是很有用的。

4、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才能得到别人的赏识。我在硕士的时候经常和邓老师出去开会,后来也和一些硕士出去开会,那时候开会还主要是讨论系统中的具体问题。有一次邓老师告诉我,“XXX(我国X卫星系统的总工程师)说我们的好多学生怎么开会都不说话,是不是不行啊?”在和外单位讨论问题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就说出来,不要怯场。大家都是搞技术的,又不是啥官僚,你越能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别人越是赏识你,哪怕偶尔犯点错误。这一点,大多数研究生是做得不好的,不过很高兴,在这方面组里研二(下半年)的同学中有人能超越我。

5、责任心很重要,这一点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一个责任心强的人,绝想都愿意帮你。

6、沟通,能使你事半功倍。一个实验室里,资源有很多很多,沟通和交流能使你事半功倍。而很多研究生还做得不够,喜欢自己干自己的。一个师兄做过的东西,自己搞不懂了,20分钟就能问明白,自己弄弄了几天还是错的,空耗时间这多不值啊。一个人想问题很累,两个人一起讨论可是1+1>2的效果。不是什么问题都要问人,但自己有困难的时候宁可把问题放那耗着也不主动和人交流就有问题了。

7、学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搞学术不能怯场,就得有舍我其谁的霸气,对手很强怎么了?都是人,美国可以领先中国我们就不能领先美国了?搞学术不能沾沾自喜,一个系统,方方面面,任何一个部分都可能有别人做得比我们好,英雄不问出处,随时虚心学习,站在高的起跑线上才能战必胜、攻必克。

 8、方法与算法,是工科中两大不同层面的问题。方法是系统中起确定性作用的,带来系统质变的东西。算法是聚焦一个点上,优化系统性能的。方法多在于专利之中,算法多在与论文中。高校强调论文,学生查材料也喜欢看论文。而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在于专利之中,最能解决问题的东西也在专利之中,查阅材料的时候,除了看论文,多看看专利也会受益匪浅。

 

9、北邮,离顶级高校渐行渐远

 从90年代的巅峰,走到现在,只剩下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当北邮还在2012年新年贺词中祝贺自己拿下8个千万以上的项目,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时候,电子科大已经这一年拿下过千万的重大项目20项,过亿的项目一项,并当选工程院院士一名,而东南大学则在北邮引以为豪的无线通信领域攻下了北邮至今从未染指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并稳步推进“南京通信技术国家实验室”的筹建工作。当全国高校在中组部的支持下大力进行千人计划人才引进,加强国际交流,组建顶级团队的时候,皇城根下的北邮则几乎成为211高校中唯一的光头学校。北邮仅剩的似乎就只有北京的光环了。北京只是一个传说,在各大城市日益平衡的今天,北邮的日子越发艰难。还好有方校,一系列改革减慢的北邮下滑的趋势,但触底反弹的拐点何时到来任是未知,期望母校还能有重振旗鼓的一天。

 

10、离开北邮,不是爱得不深,只是有我更深爱的地方

感谢北邮,感谢实验室,也很感谢邓老师,这里是让我成长的地方,这一生,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北邮人,是智能通信、导航与微/纳系统实验室里走出的一名普通学生。即便以后不在实验室,但只要有需要帮忙的地方,我都再所不辞。但还是放弃留校的机会,不为钱、不为享受生活,只是有我更深爱的地方。在北京已经快八个年头了,在这里,我欣赏了夕阳下秋叶染天的绚丽、飞雪中玉树琼枝的苍茫;感受了圆明园残垣的哭泣、古长城遗迹的叹息,终归,还是割舍不断故乡之情。长江渝水两琴弦,悠扬曲间一山闲,漫山灯火悄近月,半江浅映半江眠,家乡的夜,美丽而宁静,总是让我心旷神怡,难以忘怀。还有那斑驳青迹的山路,临江,依山,蜿蜒逶迤,穿梭其间的是我童年点点滴滴美好的记忆。鹅岭之巅,俯瞰皓皓江山,歌乐之上,红岩钟声绕梁,八年卓绝,挺起华夏脊梁,还是家乡,十余载光阴逐渐使我领悟到一颗不懈向上的心,铸成一身傲骨。

零四年离开家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一定会回来,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在北京的几年来,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家乡的变化。而家乡发生着的巨大变化也令我激动:扶摇上,九万里,天无际,赫日中,西南王,卷狂飙。灵潭清,星罗相缀,苍桐繁,花漫丹山。如今巴渝,自当引,龙回渊,凤还巢。

“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愿于明年之后,可常登南山之上,赏莺飞草长之乐,俯江山辉映之壮!

离开北邮,不是爱北邮不深,只是更深爱重庆,无所谓名与利,只为自己所好。只要还能对重庆有所贡献,就毫不犹豫的归回,无论今后是一帆风顺还是撞得头破血流,皆所不惜。


本文首发于:http://www.juexiang.com/html/116/1166504.html

版权所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计算机学院 普适位置感知计算团队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锦程街68号
邮编:430078 团队邮箱:jgshang@cug.edu.cn ubiloc@qq.com 鄂ICP备12017589 号 总访问人次